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一般是小肠进入结肠被卡压,严重的会导致肠子缺血坏死穿孔。
临床上常见的是急性肠套叠,最多见于婴儿期,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
男女之比为2~3:1。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及病毒感染有关。
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占婴儿肠梗阻的首位。
(1)阵发性哭闹 常见既往健康肥胖的婴儿,突然出现阵发性有规律的哭闹,发作时小孩面色苍白,哭闹,持续几分钟后安静,甚至可以继续玩耍或入睡,间隔数分钟或半小时左右反复发作。
(2)呕吐 初为奶汁及乳块或其他胃内容物,后转为胆汁样物,1~2天后转为带臭味的肠内容物,提示病情严重。
(3)果酱样血便 婴儿肠套叠发生血便者达80%以上,为首要症状就诊,多在发病后6~12小时排血便,早者在发病后3~4小时即可出现,为稀薄黏液或胶冻样果酱色血便,数小时后可重复排出。
(4)腹部包块 在2次哭闹的间歇期检查腹部,可在右上腹肝下触及腊肠样、稍活动并有轻压痛的包块,右下腹一般有空虚感,肿块可沿结肠移动,严重者可在肛门指诊时,在直肠内触到子宫颈样肿物,即为套叠头部。
百分之九十的肠套叠找不到明显的发病原因,称之为“特发性”。有观察显示小儿肠套叠与添加辅食、腹泻、便秘、服用药物、上呼吸道感染、肠胃过敏与结肠蠕动力增加皆可能与之有关。有些季节性的发作,可能与某些病毒或腹泻的流行有关。但为什么肠套叠几乎都发生在小儿呢,主要是因为婴儿发育还不完善,小肠末端容易嵌入大肠,导致肠套。
1、非手术治疗:
B超下水灌肠或X线透视下空气压力灌肠法。早期应用灌肠复位可治愈。一般病程在48小时以内的原发性肠套叠,血便症状出现不超过24小时,患儿无明显脱水,无完全性肠梗阻,腹不胀,无腹膜刺激征者可以灌肠疗法治疗。
2、手术治疗:
(1)发病超过48小时,血便症状超过24小时,或全身情况不良,有高热脱水、精神萎靡不振及休克等中毒症状;
(2)腹胀明显,在透视下肠腔内有多个巨大液平面,腹部压痛肌紧张疑有肠坏死;
(3)复发3次以上,或疑有器质性病变;
(4)气灌肠未能复位且有复套征象。
(1)平时要注意科学喂养,不要过饥,也不能过饱,最好能按时按量进食,防止小儿胃肠负担过重或饥饿不适。
(2)添加辅食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以防小儿尚未发育健全的胃肠道不能适应突然改变的食物。
(3)要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小儿受到家冷、炎热等环境变化的刺激,引起胃肠蠕动紊乱。
(4)如有虫,应在医师的指导下科学驱虫,不要擅自滥用驱虫药,避免各种容易诱发肠蠕动紊乱的不良因素。
超声是诊断肠套叠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超声为肠套叠首选检查方法,可以通过肠套叠的特征性影像协助临床确定诊断,对肠套叠的诊断,治疗及转归情况对于临床有着指导性意义。对于早发现早治疗,减低并发症,减少患者的损害,诊断意义重大,值得临床信赖。
最后,提醒各位家长,肠套叠是婴幼儿期严重的外科急症之一,及时发现并治疗非常重要。对于频繁发生阵发性哭闹(尤其是出现不让碰肚子的情况)同时有呕吐的宝宝,家长要想到有发生肠套叠的可能,及时带宝宝去正规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