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1月17日为世界早产儿日,2016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将“有爱,有未来”设立为世界早产儿日中文永恒主题,旨在呼吁全社会关爱早产儿及其家庭,提高早产儿生命质量,促进母婴健康。今年世界早产儿日宣传重点为“有爱,有未来——依‘喂’在母亲怀抱”,强调了袋鼠式护理和母乳喂养对于早产儿健康的重要意义。
早产儿概况
WHO的报告指出:2010年全球有约1500万早产儿出生,平均早产发生率为11.1%。中国每年约117万早产儿出生,早产儿发生率为7.8%。中国早产儿出生数占全球第二位。
为什么会早产?
引起早产的原因很多,多胞胎,宫内感染,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都有可能引起早产。但早产通常没有明确的原因,也就是说,早产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概率事件。
早产儿出院后面临的风险?
儿童脑科学研究表明,婴幼儿时期是脑发育的最佳时期,而早产儿由于脑发育不成熟,机体代偿能力差,脑损伤的几率和严重程度远高于正常足月儿,易导致一系列近期和远期的后遗症,如生长发育迟缓,神经系统发育落后(脑瘫等,早产儿脑瘫发生率为3%,是足月儿的25.16倍),营养性疾病(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等)、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
早产宝宝应该多长时间体检一次?体检内容都包括什么?
根据我国《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2017年)》的要求,建议早产宝宝出院后至矫正1月龄内每2周随访1次,矫正1~6月龄内每1个月随访1次,矫正7~12月龄内每2个月随访1次;矫正13~24月龄内,每3个月随访1次;矫正24月龄后每半年随访1次。根据随访结果酌情增减随访次数。
定期体检的内容包括:
全身检查,体格生长监测与评价
监测宝宝的体重、身高、头围,绘制生长曲线,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和监测。
神经心理行为发育监测与评估
主要是检查宝宝的运动、智力发展情况。
特殊检查
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筛查及儿童眼病筛查和视力检查、听力筛查,营养性缺乏性疾病的筛查以及其他必要的辅助检查。
喂养、护理、疾病预防及早期发展促进指导
主要包括个体化一对一的喂养及护理指导,各个年龄段医教结合预见性发育指导。
异常情况的早期识别和处理
通过定期随诊,医生能够及早发现早产儿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异常信号,如肌张力异常或姿势异常,并根据宝宝的具体表现,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早期干预训练。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使宝宝健康成长。
给早产宝宝父母们的建议
勇敢接受你的宝宝,不要去 “比较”
早产不是妈妈的错,要想养育好早产宝宝,我们必需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重要的是,父母要不断提醒自己:每一个宝宝都是不同的珍宝,不要将自己的宝宝与别人的宝宝比较。
亲手喂养和护理宝宝
父母要尽量亲身参与宝宝的日常喂养和护理。在护理宝宝的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宝宝饥饿、困乏、不舒服以及对事物感兴趣的不同征象,并及时满足宝宝的需要,使宝宝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
常陪伴宝宝(有效的、高质量的陪伴)
要尽量多花些时间陪伴宝宝,温柔地对宝宝说话,表达对宝宝的爱;同时鼓励宝宝表达对父母的爱,增加亲子互动,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爸爸也要参与宝宝的养育,爸爸经常与宝宝交流和玩耍,不仅有利于增进父子间的感情,而且有助于宝宝自信和自立的养成,宝宝愿意与人交往,也有利于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快乐的情绪。
父母好好学习,宝宝天天向上
不如把“妈妈”“爸爸”这个角色当成一份新的工作,尽自己的全力就好,犯错误了不要怕,及时总结经验。建议年轻的父母们多学习一些育儿知识,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做到智者无忧,轻松带娃。
配合医师定期体检
早产宝宝一定要定期到儿童保健门诊或是高危儿门诊接受健康体检,如果宝宝出现任何可疑或异常情况,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对宝宝进行诊断、治疗与康复训练。避免宝宝接受不正规机构不科学的治疗或训练,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