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律师妈妈和孩子玩了一个“签协议”的亲子游戏,名为《零用钱补充协议书》。在协议书里,妈妈郑重其事地和孩子约定了20元零用钱的分配方式,比如“不能在学校范围内购买零食”,“使用时超过5元就要通知妈妈”,等等,一共7项条款。
执行时,如果孩子不服,可以提出异议;如果双方发生分歧,还可以请第三方亲友来仲裁。协议制定之后,孩子开开心心签了字并照章执行,就如同在玩一个有趣的角色扮演游戏,既获得了快乐,又接触到成人世界的契约精神,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了。
其实在生活中,像这种儿童游戏还有很多,它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为孩子的成长带来正面的影响。
前不久,一位妈妈很焦虑地找到我,说她4岁的女儿不合群,在小区里不懂得和小朋友玩,在幼儿园也不善于和同学相处。我问:“她有什么表现吗?”“她跟人家玩,就会冲过去大喊一声‘喂’,或者用力拍人家一下,把对方吓一大跳。”
我说:“孩子想邀请别人一起玩游戏的冲动,是来自他们想建立人际关系的本能。所以,他们会很想和别人玩,却不一定懂得社交方法。这一点,你要教她。”
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妈妈告诉我,现在她和女儿去小区散步时会带上一个小皮球。先是她和女儿踢,有些小朋友会过来围观,她就会顺势邀请他们过来一起踢。没多久,女儿就把这招学会了,知道怎样和别人分享游戏的乐趣。现在,女儿在小区里交到了几个好朋友,人也变得开朗多了。
学习进入群体游戏是孩子锻炼社交技能的第一步。有些孩子和父母互动得多,出去也多,从小就很会交朋友。有些孩子的成长环境可能比较封闭,父母的性格也很内向,所以他们面对群体游戏时,难免手足无措。
父母要及时发现,对自己作出调整,同时给孩子提供帮助,才能在社交方面实现共同成长。
不妨观察下,当一群孩子玩过家家的时候,他们每一轮的角色往往都不是固定的。
比如这一轮A来扮妈妈,B来扮女儿,“妈妈”控制了厨房,炒菜做饭,很有权威地指挥“女儿”摆放碗碟。那么,下一轮他们的角色往往就会对调,B会要求扮演权威的妈妈,A必须扮演女儿。
这种轮换现象说明,孩子需要在游戏中体验不同的社会身份。其中有些身份,他们会特别喜爱,另外一些身份,他们则不一定感冒。但无论如何,游戏与生活一样,总得继续下去,孩子必须开动脑筋,理解各种身份,并想办法与其他角色和谐相处。这样的过程势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别人,长大后也更能适应不同的社会角色。
有研究表明,角色扮演游戏的频率与社会角色承担的能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经常玩角色扮演游戏的孩子习惯于在不同的身份中穿梭与沉浸,所以,他们往往比喜欢自己玩的孩子更善于理解他人。当情况发生变化时,他们也更能灵活地转变态度,适应复杂的局面。
哪怕我们年纪再大,绘画、雕塑、沙盘之类的创作性游戏依然能吸引我们。这是为什么?因为这类游戏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对于语言能力不强的孩子来说。
有位沙盘游戏咨询师就分享了一个案例:两岁半的男孩自从上幼儿园之后就一直哭个不停,父母去找老师、调监控,都没发现有人欺负他。大半个月,孩子都没有适应幼儿园的迹象。父母感到不安,于是求助咨询师。
咨询师邀请孩子玩沙盘游戏,问:“幼儿园里有什么呀?”孩子在玩偶架上看来看去,突然手一指,咨询师随他的目光看过去,发现架子上是一只老虎。她把老虎递给孩子,孩子转身就扑向妈妈。
这时,妈妈恍然大悟,说:“他特别怕猫,小时候被一只猫扑倒过,后脑勺蹭破了一层皮,大哭了很久。明天我问问老师,看教室附近是不是有野猫。”后来一问,果然,校工养了两只猫。
这个案例显示了创作性游戏对于帮助孩子表达具有积极的作用。无论是让孩子纾解心结,还是表达正面的情绪,创作性游戏都如一个窗口,能让孩子“说”出不能说的话,也让父母看到他们的心。
像足球、篮球这种强对抗的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并从中获得自信。
只要你仔细观察过各种校队活动就会发现,能够把球玩得很溜的孩子,个性往往也更加自信阳光。因为他们通过游戏确认了自己的力量,而且,他们知道这种优势具备吸引力,让他们更容易获得同性的羡慕,也更加受到异性的欢迎。
这种对于自身生物性优势的确认是很强大的,尤其是男孩,对于自身力量的确认尤为重要。男孩更需要体验到“我是有力的,能控制局面的,能自保也能保护家人”。
所以,男孩会比女孩更喜欢对抗性游戏,而且更渴望取得胜利。
有些儿童游戏看起来匪夷所思,但却有缓解焦虑的作用。比如孩子一个人被关在家时,有些就会一遍一遍地从高处跳下,想象自己在空中“飞行”;有些则会一次次地把积木推倒。
这些游戏会让父母不安,但它们背后恰恰就是孩子的不安。正因为独自留守在家感到焦虑,所以,孩子才会下意识寻找刺激性的活动,从而抵御来自内心的负面情绪。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类似游戏行为时,不要呵斥和打骂,而应该尽力帮助孩子缓解焦虑。比如增加陪伴,为孩子寻找朋友,跟孩子一起发掘更多游戏方式,等等。只要孩子的天性能够在游戏中充分舒展,焦虑情绪就会得到释放。
以上几种都是儿童游戏的常见形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不需要父母花很多钱去买玩具,却需要父母花费大量的精力去陪孩子玩,去引导孩子结交新朋友,去关心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他们背后的心态。
精神和时间的投入对于繁忙的父母来说,是个重大的挑战。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花时间陪孩子比花钱买游戏机要难多了。然而,亲子关系本来就是成长的重要一环,没有一个孩子能够在亲子关系缺位的情况下健康长大。
所以,当父母投入了足够的耐心,未来的收益也将会令人满意。而这个过程对于父母来说,本身也是快乐的、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