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教很有必要。但早教≠早教班,早教班不可能替代家庭教育在早教中的绝对中心位置;
2、早教的核心是「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与互动」,重点在于「亲子」。最优质的早教场所是「温馨的家庭」,最好的早教老师是「妈妈和爸爸」;
3、上早教班有利有弊,总体而言弊大于利。最大的弊端是「滋生、助长攀比」
4、早教班并非绝对不能上。但综合国内现状,不建议大多数家庭的孩子去上早教班
对于孩子来说,「早教」到底有多重要?
美国有个非常著名的、研究跨度长达35年的早教实验,或许能给你答案。↓↓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心理学家和科学家们,对111名新生婴儿进行了长达35年的早教跟踪研究(「启蒙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受了早期教育刺激的孩子普遍学习比较快,说话比较流畅,智商测验的分数也比同侪高。
3个月、6个月时,孩子们没有任何差别;15个月大的时候,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开始不同;到了2岁大的时候,这两群孩子出现戏剧性的差异;到了3岁,「我们就知道……等到3岁才介入(早期教育)已经太迟了!」
5岁之后每一年,无论这些孩子被送到那所学校,都会回来做测验。真正令人惊讶的地方出现了:受过早期教育的孩子们一直维持智商上的优势,他们都取得了不错的学历,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早期教育,确实对孩子的人生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一般而言,早教的最佳年龄为0~6岁——这是孩子们大脑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的黄金时期。
当然,也有很多人如视频中认为早教的最佳年龄为0~3岁。
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认为,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即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
总之,业内的共识就是:早教很有必要;并且,越早越好。
2
这里还想更正很多家长的一个观念:早教的含义是「早期教育」,而非「上早教班」。
所谓的「早期教育」,是指陪伴孩子玩耍,而不是提前教授孩子知识。
早期教育的核心是家庭教育,是「无时不刻,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与互动」,着重点在于「亲子」——而这,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的早教班能够替代。
之所以很多家长对上早教班那么热衷,是因为早教班给他们营造了一种错觉:早教班那些身体平衡技能、上下肢力量、垫上运动之类的课程,似乎真的是「针对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深入研究出来的课程」。孩子上过一段时期的早教课以后,好像是真的有所提高……
拜托,那些只是商人的包装而已。其实说白了,很多课程就是我们传统的“三抬四翻六坐七滚八爬九扶立周会走”换一种说法而已。
——有些孩子早、有些孩子迟,但无论迟早都一定会来。你如果硬要说这就是早教班的功劳,我只能暗自感叹早教机构的洗脑真成功。
也有的家长说,「其实我带娃上早教班,不是要学什么,就是为了能多和小朋友们接触。上了一年半之后,现在宝宝非常开朗,也变得合群了。」
关于这传说中的「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我只想问问家长们:难道您没见3岁以内的孩子一般跟别的孩子在一起时,除了争抢玩具就是自己单独玩吗?
0~3岁的孩子是没有社交需求的,所以他们一般各玩各的;但3岁之后,找玩伴的需求就会从他们的身体里「蹦」出来——他们不用你早教班教,自己都会主动去找玩伴。
3
上早教班还有个最大的弊端,「容易滋生、助长攀比之风」。
早教班将一群同龄的孩子聚在一起,客观上给家长们创造了攀比的条件。
「谁谁谁十个月就走得很稳了」,「谁谁谁才一岁口齿就很清晰了」……看多了这样“天赋异禀”的孩子,家长很容易就会变得焦虑。
如果家长内心不够强大,抵御不了这种压力,就很容易将这种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用各种方法去“补课”,以期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4
当然,上早教班并非绝对不能上。
如果你是自己带着孩子去上早教班,并且把早教课看成是玩的一种方式而非抱着功利的目的,在经济允许(早教班是有名的「贵得离谱」)的条件下,花钱买个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也还算值得。
——Of course,前提是早教机构必!须!靠!谱!
但最现实的问题,由于早教班本身是一个非常市场化的东西,说白了就是以赚钱为第一目的。
在大的社会环境促使下,各类早教机构层出不穷,却又良莠不齐。
而绝大多数家长,根本就没有分辨早教班好坏的能力。
5
以上,就是为什么我不建议你的孩子去上早教班的原因。
与其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挑选、甄别早教班上,不如省下时间来多陪陪孩子、了解孩子、引导孩子。
然后,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