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彼得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青少年英文原版图书阅读领域资深专家。
简介:本文是《女巫必须死:童话故事》(中文译名:《女巫必须死:童话如何塑造性格》)阅读笔记的一部分。本书作者是心理学教授,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分析童话故事隐藏的价值,其观点值得玩味。
很多人一生中都会有两次接触童话的机会。第一次是小时候,父母给自己讲枕边故事;孩子们讲这些故事。
即使时隔多年,当你再次翻开这些故事书,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依然历历在目。灰姑娘、小矮人、多萝西纷纷出现在眼前,耳边响起了原来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
你一定很奇怪,为什么经过这么多年的洗礼,那些童话的印记在你的记忆中依然清晰可见,而大家一起经历过的儿时玩伴和往事却早已模糊不清。
童话经久不衰的魅力是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解释一下人们一直以来对童话故事的三个误解。
误区一
童话是专门为孩子们写的
法国作家夏尔·佩罗所写的童话故事在欧洲享有很高的声誉,其中有许多经典故事至今为人耳熟能详,如《灰姑娘》、《小红帽》、《穿靴子的猫》等。但佩罗的大部分童话从未出现在儿童故事书中。原因很简单,因为早期的童话不是给孩子看的。童话最初被视为成人娱乐,通常在纺织作坊、田野或酒馆、咖啡馆等社交场所口耳相传。因此,早期的童话故事大多包含一些儿童忌讳的情节。直到18世纪,在巴黎的各大沙龙,童话故事仍被视为贵族们的消遣之一,
直到19世纪,童话才将主要地位转移到儿童文学领域。这种转变部分归功于在路上漫游的小贩。他们在街上游荡,兜售家居用品、乐谱和廉价小册子 ( ),也称为“便宜书” ( ),其中包含大量改写的民间故事、传说和童话故事,内容已简化以吸引普通人识字有限。这些书虽然印刷简单,文学水平不高,插图也比较粗糙,但满足了很多年轻读者对魔法和冒险的幻想,逐渐培养出更忠实的童话读者群体——儿童。
误区二
格林童话中的故事都是格林兄弟原创的
19世纪初,威廉·格林和雅各布·格林兄弟共同出版了著名的《给孩子和家庭的童话》,又名《格林童话》,收录了许多童话故事,分为两册。他们的目的是编纂一部完整的当时日耳曼民族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以记录德国大众文化的民间渊源。这部童话集被后人视为史上内容最丰富的童话集。
但事实上,这本合集中的故事没有一个是格林兄弟自己写的。都是靠当时在欧洲已经广为流传的亲友提供的故事素材。两人只做收集整理的工作。而且,这些故事中有很多起源于法国或意大利,但格林兄弟认为它们仍然是德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所以他们坚持将它们收录在选集中。
虽然从技术上讲格林兄弟并没有创作任何原创故事,但这本合集仍然可以算是功勋,因为他们将这些童话故事的内容改编成了适合儿童阅读的格式。阅读童话的兴趣越来越浓,人们意识到儿童的口味与成人不同。儿童童话市场开始大规模增长,出版商和作家开始关注儿童文学创作领域。将《格林童话》称为童书鼻祖一点也不为过。
误区三
童话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
第三个误解与童话的教育价值有关。一些学者坚持认为,童话故事都是在教导孩子正确的行为方式,告诉年轻读者如何过上充实的生活。《小红帽》告诉孩子要听大人的话,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睡美人》就是告诫孩子不要去不该去的地方。正是因为故事的女主人公跑进了一个不该进的房间,才被毒刺击晕,陷入了沉睡。
人们之所以认为童话故事应该被赋予教育意义,部分原因可以追溯到查尔斯·佩罗的童话故事。佩罗喜欢用引人入胜的道德格言来结束每个故事,其中许多是诗句。在《小红帽》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警示:
小姑娘,
这个故事告诉你,
不要在路上随意停车,
不要相信陌生人,
结果可能很糟糕。
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童话都应该被赋予教育意义,就连佩罗童话结尾的“教训”也被一些学者评价为牵强附会、愤世嫉俗。
童话有许多迷人的特点,但传播做人的真相并不是其中之一。如果想通过故事向孩子传达一些做人的道理,最好使用《伊索寓言》或者一些类似的寓意为教育孩子的童话故事。《龟兔赛跑》明确告诫孩子做事不要狂妄自大。《口渴的乌鸦》告诉孩子做事要学会动脑筋。
那么,童话的价值是什么?
既然童话不承担教育功能,那么童话经久不衰的能量从何而来?为什么杰克与魔豆、灰姑娘、白雪公主会代代相传?显然,这些故事为孩子们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冒险体验。很少有儿童读物会像《杰克与魔豆》那样描写生死追逐,而且它仍在被食人巨魔追逐。很多现代童话故事虽然同样引人入胜,但却不如传统童话故事那么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但童话故事中惊险刺激、充满悬念的冒险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其实,童话故事跌宕起伏、戏剧化的情节,恰恰折射出孩子成长过程中内心的各种矛盾。童话的价值在于可以帮助孩子处理这些必须面对的内心冲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逐渐形成善恶、是非的观念。而很多童话故事的情节,恰恰反映了孩子与内心某种“恶”的对抗。例如,在《韩赛尔与格莱特》这个故事中,孩子们面临的是暴食的欲望冲突。韩赛尔和格蕾特来到女巫的糖果屋,填饱肚子,继续吃屋子里剩下的东西。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这个故事就像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如何适可而止。
《白雪公主》表达了对虚荣的渴望。这个故事生动地描述了当一个人不小心不小心压倒了所有其他表象时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事实上,不仅邪恶的王后痴迷于自己的美貌,就连白雪公主也因为接受了继母变相赠送的美丽花边而险些丧命。这些都是虚荣心的过错。
事实上,每一个重要的童话故事都涉及人为缺陷或劣质。当我们揭开用“很久以前”包装的故事的外壳时,我们看到的是虚荣、暴食、嫉妒、欺骗、好色、贪婪和懒惰——人类最基本的七种原罪。尽管童话故事中可能涉及不止一种“罪恶”,但总有一种“罪恶”占主导地位。
童话背后的“恶”恰恰可以解释为什么童话会激起孩子们强烈的情绪,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某些故事。孩子对自己的外貌有一种天生的关注,《白雪公主》中继母对自己外貌的执着就清楚地反映了这种关注,所以特别在意的孩子可能会被这样的故事所吸引。同样,兄弟姐妹竞争激烈的家庭中的孩子可能会被灰姑娘之类的故事所吸引,其中嫉妒是主题。
但七大罪隐含的更深层含义是,它们能唤起孩子童年最大的恐惧:被遗弃。在还无法自我保护的年纪,“被遗弃”是童年最大的恐惧。父母常常不经意地,有时是故意地,利用孩子对“被遗弃”的恐惧来威胁孩子遵守规则。我们都有这样的父母,他们会威胁一个行动迟缓的孩子说:“如果你不马上过来,我就把你丢在这里”。
孩子们经常幻想被遗弃,因为他们表现出某些“邪恶”的特质。但要永远做好人是很难的,孩子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被自己的本性所影响。因此,父母给孩子读童话故事儿童故事视频公主,会有很大的安慰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度过故事中恐怖的部分,还可以让他们知道不恰当的想法和冲动不会让他们受父母的折磨。放弃,因为童话故事往往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儿童故事视频公主,除了坏人(通常是女巫)得到应有的回报,其他人都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父母处理童话故事中描述的某种邪恶,可以让孩子听故事更丰富。孩子们听童话故事,肯定会发问:杰克为什么要偷竖琴?白雪公主为什么让老太婆进屋?女巫为什么死了?家长可以借此机会,将孩子的注意力引向故事背后隐藏的邪恶,从而让孩子的听故事体验更有意义。
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必须向孩子解释童话故事。故事的意思最好让孩子通过自己的直觉去理解,但如果孩子是出于好奇而发问,家长就趁机解释故事中体现的“恶”。帮助您的孩子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以引导孩子探索而不是解释的方式给予孩子反馈,可以加强童话故事对孩子心理的影响,更好地帮助他们化解内心正负力量的冲突。
下载“循序渐进”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