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相关报道,目前美国正在加速部署核武器。原定于2023年升级战术核武器的计划提前了几个月。
这一变化非常引人注目。除了核弹的因素外核弹,其背后的一切似乎都与欧洲近期的局势有着莫大的关系。
一、美国在欧洲部署的核弹
冷战时期,面对苏联钢铁洪流势不可挡,美国在欧洲部署了大量核弹。这些核弹大多是战术性的,由美军看守和维护。目前的主流装备是1997年服役的B61-11战术核武器。
这枚核弹与我们传统的印象不同。它不会从空中掉落和爆炸。B61-11是一种钻地核弹。原始模型在试验阶段进行了 20 次测试,范围从岩石到混凝土再到苔原。
700公斤左右的身体可以钻穿7米厚的混凝土,再坚硬的花岗岩也能在不到4米的深度内炸开。在美国现代核武库中,这是唯一大规模装备的钻地核弹。
除了地面钻孔的优点外,B61-11 还有另外两个特点。一是当量可调,核弹可在3(千吨)到300(千吨)之间调节。
而且调校的技术难度也不算太大,可以直接在欧洲基地加工,无需像其他机型一样运回美国原厂,大大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
另一个是爆炸模式是可调的。除了对地穿透,还可以设置成大家熟悉的空爆(在半空中爆炸,比如广岛上空的“小男孩”)或者地面爆炸(地面爆炸)。
可调节的爆炸方式也意味着B61-11核弹可以进行连续打击。比如第一枚炸弹在目标上方炸开30米深的表土,第二枚炸弹沿着第一枚炸弹炸出的弹坑继续引爆。
有的人看到这里会比较疑惑:这是一颗原子弹核弹,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在上面?!
其实这正是B61-11核弹的设计思路。由于当时核阴云笼罩着世界,有条件的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核堡垒,以确保在核打击下顺利生存。
B61-11的设计目的正式是保持对核堡垒或核弹发射井的打击能力。尤其是后来加上精确制导套件,足以摧毁埋在地下百米左右的一个战略指挥枢纽。
多年前,世界各国都在猜测美国会不会用B61-11摧毁本拉登的藏身处或萨达姆的指挥中心。可见这款武器的威慑力。
不过B61-11也有一定的“短板”,那就是需要使用战斗机进行精确制导打击。假设在欧洲战场,想打穿北欧列强的防空网并不容易,可见美国人的底气。
联想到B61-11出动的时候,正是苏联解体初期俄军最虚弱的时候,F22才开始装备。这也反映了美国当时的军事态度:对俄罗斯的防空网络充满蔑视,对其五代机隐身能力充满信心。
2.新一代核弹
新升级的核弹命名为B61-12。这种核弹的特点是精度高,当量低。它是美国第一颗制导核弹,其价值相当于同等重量的黄金。
与B61-11需要加装精确制导套件不同,B61-12是根据精确制导炸弹的设计图纸打造的。
由于精度高,美国将战术当量从最高300(千吨)降低到50(千吨)。近6倍的减少,体现了美国对准确率的高度信心。以往B61型核弹的圆概率误差在110~170米之间,而B61-12型的最大误差不超过30米。
不同于传统的“战略轰炸机+核弹”模式,F15、F35甚至F16承担着大量投掷B61-12核弹的任务。这种逐步将核弹“导弹化”的趋势是非常危险的,等于降低了核接触的门槛。
比如现在俄乌战争“如火如荼”,俄军该如何派出集团军去面对?这是高级指挥团队需要考虑的棘手问题。
但如果把核弹“导弹化”,结果是一个战斗机中队长就能解决。只要知道集团军部署的大概位置,出动几架飞机,携带几枚战术核弹,就迎刃而解;就算解决不了,那么多的架次也会将对方歼灭。
三、美国人的意图
美国正在加紧部署新型核弹,极有可能是对今年9月俄罗斯“核威慑论”的回应。从俄罗斯近期的最新态度来看,美国此举或许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虽然部署在欧洲的核武器全部由美国人操作,但核弹所在国可以参与情报、指挥、侦察等过程,被称为“核共享”机制。
但此举无疑也将欧洲国家强行绑在了美国的战车上。因为如果到了动用核弹刺刀的时候,俄罗斯必须先把西欧的战术核弹处理好,再向美国求助,等于进一步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
总之,由于担心B61-12核弹的部署会让欧洲成为美俄对抗的牺牲品,很多国家并不认同美国的做法。而且,随着欧洲这几年内部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欧洲也将面临美国肆意扩充核武器的风险。